小肠胶囊内镜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推荐(指南共识)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

 

《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适应证和禁忌证提供指导。

 

关于小肠胶囊内镜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主要提出以下陈述意见。

 

1小肠出血

 

在排除检查禁忌证后,推荐小肠胶囊内镜作为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的一线初筛方式(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强)。

 

对于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当影像学检查不支持小肠肿瘤、憩室等病变时,推荐排除检查禁忌证后尽快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以提高诊断效能(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强)。

 

对于胶囊内镜检查为阴性的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如果存在持续性出血或需要维持输血治疗,推荐再次行小肠胶囊内镜、小肠镜、影像学、血管造影等检查;若无持续性出血,可先行保守治疗再行随访观察(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2缺铁性贫血(IDA)

 

IDA 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前,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绝经前女性的药物使用、合并症、妇科病史),完善胃镜和肠镜等检查。

 

当胃镜和肠镜检查无法明确病灶且需要评估小肠病变情况时,推荐排除梗阻可能后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强)。

 

3克罗恩病

 

对于疑似克罗恩病且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推荐在没有梗阻症状或无已知肠道狭窄的情况下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强)。

 

对于疑似克罗恩病且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推荐在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前常规行小肠影像学检查(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对于怀疑克罗恩病的患者,建议在胶囊内镜检查前根据临床病史和血清学、粪便炎症标志物检查结果仔细筛选适宜患者,以提高对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期的诊断效能。

 

 

对于仅有慢性腹痛或腹泻症状而生物学指标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不推荐常规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对于已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推荐行小肠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肠道病变的程度和位置,识别狭窄并评估腔外病变情况。如无明显阳性结果可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对于发生胶囊滞留的疑似克罗恩病患者,应先行判断胶囊滞留部位,根据患者情况,先推荐药物保守治疗;若胶囊仍未排出,则推荐进一步行器械辅助式小肠镜检查取出胶囊;若出现梗阻等情况,可行外科手术取出(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对于随访期间的克罗恩病患者,建议使用Lewis 评分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对于结肠切除术后疑似复发,但结肠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在肠道影像学检查排除狭窄等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4小肠肿瘤

 

对于疑似小肠出血和IDA 病因不明且小肠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患者,在排除肠道梗阻等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尽早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小肠肿瘤(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强)。

 

不推荐小肠肿瘤(除外结直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治疗后的患者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随访(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5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

 

对于需要进行小肠检查和监测的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患者,在排除肠道梗阻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通过小肠胶囊内镜进行监测(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6乳糜泻

 

不推荐对疑似乳糜泻患者常规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进行诊断,但对胃镜检查有禁忌证或胃镜检查后不能确诊的疑似乳糜泻患者,可考虑使用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进行辅助诊断(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小肠胶囊内镜在评估乳糜泻严重程度或对无麸质饮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无明确作用(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对于完成内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血清学检查,以及对症治疗后,仍有不明原因症状的乳糜泻患者,建议进一步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7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推荐使用小肠胶囊内镜评估和监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强)。

 

以上内容摘自: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 等. 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精简版,2021年,上海) [J] .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8) : 509-513.